top of page

先贤录

林源河

林源河

政坛才俊  钟情华乐

名誉顾问: 1976-1977

林源河(1939-1977年)生于新加坡。祖籍福建省东山县白埕村。

​1957年考入南洋大学中文系。他的学术作品见解独到,求学时期已备受赏识。毕业后留校服务,曾任南洋大学中文系助教、南洋大学校长室助理秘书、南洋大学理事会高级助理秘书,及南洋大学亚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。

 

他对华乐有浓厚兴趣,尤其善弹琵琶。1950年代发起艺术研究会。他也是1959年陶融儒乐社成立的新加坡第一支规模最大华乐团的发起人之一。

 

1966年,他在红山补选中高票当选,多次蝉联红山议席。他担任过《行动报》中文版编辑,也曾受委为内政部政治秘书,后担任内政部次长。1974年获新加坡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。他与1977年4月间中风,同年8月30目辞世,年仅38岁。

何思明

何思明

工运元老  仗义执言

名誉顾问: 1976-2008

何思明(1918-2008年)出生穷苦人家,是福建省东山县前何村人。他只受过中学教育,离校后做过牛奶送货员、配药员、实验室技工,也开过霸王车。坎坷的经历促使他立志为工人争取基本权利及改善工作条件。

 

1954 年任职《海峡时报》校对时,新加坡印刷雇员联合会发动罢工,为《海峡时报》工友争取加薪,何思明站在第一线和英资雇主抗争。1961年他担任新加坡印刷雇员联合会秘书,支持以蒂凡那为首的全国职工总会。同年《海峡时报》发生劳资纠纷,他与蒂凡那在工业仲裁庭为工友辩护,表现特出。

 

加入全国职总后,何思明先后担任过主席和秘书长,领导全国职总能迅速发展。1963年何思明当选为勿拉士峇沙选区议员,后任启蒙区议员,在国会中为工人的利益仗义执言。他在90岁高龄辞世。

郑永顺博士

郑永顺博士(1940-1993年)祖籍福建省东山县。他早年在英华学校求学,成绩名列前茅,1960年更以特优成绩成为全国考试状元。他也是校刊总编辑和童子军领袖。之后取得奖学金到国外留学,70年代回国后成为我国当时唯一研究核能源的学者。

 

他在1980年加入人民行动党,1981至1993年先后出任教育部政务部长和高级政务部长。他也是工艺教育学院前主席,和工院与工艺教育的前主管部长。他在1993年8月因心脏病发逝世,享年53岁。

郑永顺

学者部长  献身教育

名誉顾问: 1982-1993

王水斗

王水斗

乐善好施  育英才

王水斗(1880-1960年)幼年孤苦,15岁时到举目无亲的新加坡。他起初当小贩,后来进入当时英商最大规模的瑞示基黄梨厂,渐显才能。他从打杂做到主管,后转任日新黄梨厂的总司事。他过后自创新记成黄梨厂,市场遍及欧美,跻身富翁行列。

 

王水斗白手起家乐善好施。1923至1928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福帮会董,曾任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第四届总理,也任中南学校、中华女子学校、南洋女子中学及南洋工商补习学校总理或董事。

 

他也是新加坡漳州十属总会的发起人及新加坡闽王祠总会(今为开闽王氏总会)赞助人。为兴建斗母宫王水斗捐金3000元。1921 年斗母宫建成时,成为该庙宇十董事之首。他热心社会公益,英殖民地政府特聘他为保良局的参议。王水斗在80高龄辞世。

李金龙

李金龙

中医师  义诊献爱心

李医师祖籍福建省东山县于1936年出生在新加坡葱茅园。毕业于中正中学及中国厦门海外教育学院中国语文系。 并考获中医硕士学位。

1995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授于客座教授。曾任新加坡同济医药研究学院针炙科主任,新加坡中医学院院长,也是新加坡中华医学会发起人之一。

李医师经常出国义诊,所到地区有印尼、马来西亚, 柬埔寨。

在本地, 与联合晚报举行4次"晚报义诊献爱心"为7千名同胞服务。

 

李医师行医30余年, 临床经验丰富. 擅长针灸科、中医男科、眼科、脑科, 也是东南亚的中医药史学家, 作家与寓言作家。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中医师,值得后辈学习与瞻仰。

bottom of page